福州市仓山区康语儿童智能康复中心
自闭症 , 孤独症 , 语言障碍 , 语言发育迟缓 , 感统失调 , 发音不清
马尾区3岁宝宝不听指令机构服务放心可靠
发布时间:2020-07-17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感统”是指将人体感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因为孩子的感觉牵扯到七个层面,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感觉敏感程度高与低。


感觉统合

艾博士(1980)在感觉统合理论一书中说明,感统改善改善孩子脑干部份的统合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其较高层次的大脑功能,改善程序「度身订造」,活动各有不同。小孩透过摸、爬、抛、摇等活动,重複练习如何有效率地处理感觉讯息,以达到协调。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罗钧令(1999)归纳感统改善有以下的八项原则:

1. 活动的难度必须适合孩子的程度

2. 活动必须是孩子感兴趣或觉得有意义的

3. 要依孩子的反应来调整活动

4. 改善师必须清楚活动目标

5. 环境的按制必须能有效地诱发孩子作活动

6. 若孩子有兴趣,活动便有重複的需要

7. 活动时间的长短或次数需要因人而异

8. 动态与静态的活动宜互相搭配,便孩子的大脑能组织与统合刺激,而做出适合环境的反应


预防感统失调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应该从胎教开始。在怀孕第五个月开始,会有五个月的胎位变化期,这个过程便是胎儿的身体在和地心引力互动,协调出固有的平衡能力。定地方(2-3岁)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如果胎位不正,即使产前调整过来,胎儿出生后的平衡能力已经受到影响。另外要随时注意观察婴幼儿行动,如果有易受惊吓、肌肉张力太低、不喜欢被拥抱、躁动不安、易怒、动作发展较慢等种种现象,也可能是感觉统合功能有障碍的信息,家长应多加留意


孩子容易摔跤、胆小爱哭,挑食暴躁,多动口吃,注意力不集中,手脚不灵活..临床表现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本体感觉失调、前庭感觉失调、视觉系统失调、听觉系统失调,以及触觉系统失调。....很多家长都以为这些是正常现象,可去儿童医院一检查:感统失调。感统失调是什么?感统是把人体感官各部分就是感觉统合(即大脑功能)不协调,也被称为学习能力障碍。孩子出现感统失调,需要及时进行感统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借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欢快地接受大量刺激信息,建立正确的反射。所以感统训练既是一种严格的训练,又是一种有趣的儿童游戏。 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感统问题,给他们选择相应的游戏。




展开全文